选择合规的发码机构
根据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》及相关标准,医疗器械注册人/备案人需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发码机构。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(ZIIOT)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示的发码机构。
准备注册资料
登录发码机构平台(例如https://udi.idcode.org.cn)注册,企业需提交:企业营业执照、医疗器械生产/经营许可证、产品基本信息(名称、型号、规格等)、包装层级信息(最小销售单元、中包装、外箱等)。
提交UDI申请
通过发码机构平台上传产品信息至国家药监局UDI数据库。
创建UDI编码(DI与PI)
按照选定发码机构的标准创建医疗器械唯一标识,分为产品标识(DI)和生产标识(PI)两部分:
DI(产品标识):固定信息,包含注册人/备案人信息、医疗器械型号规格、包装级别等,用于唯一识别产品的基础信息集合。
PI(生产标识):动态信息,如生产批号、生产日期、失效日期、序列号等,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包含的字段(如批次管理严格的器械需增加序列号)。
标签设计与UDI赋码
根据发码机构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数据载体(标签形式),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赋码:
数据载体类型:一维码(如Code 128)、二维码(如GS1 DataMatrix)或射频标签(RFID),需满足自动识别(扫描/读取)和人工识读(HRI,Human Readable Interpretation)双重要求。
载体选择依据:考虑器械尺寸、使用场景(如植入式器械需耐消毒标签)、成本效益及供应链兼容性。
赋码层级:对最小销售单元(如独立包装)及更高级别包装(如中盒、外箱)均需赋予UDI载体,确保各流通环节可追溯。
质量控制:在批量印刷前,建议制作包装小样并送专业机构检测条码质量、数据结构合规性及载体耐久性,避免因标签问题影响产品上市。
特殊情形说明
进口医疗器械:由国内代理人协助完成UDI实施,DI需体现境内代理人信息,并确保数据符合中国监管要求。